01
去年的人口统计出来了,人口少了85万,61年来首次人口负增长,比欧美研究机构的预测,提前了近10年。
这个数据一出,很多专家就跳出来发话了。
前恒大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说,要鼓励生育,且刻不容缓,什么生育补贴、休假激励、就业权益等等都安排上。
在此之前,他还建议央行多印2万亿,用10年的时间,让社会多生万孩子。
这都不是什么新鲜建议,逻辑也很简单,多补贴,多发钱,老百姓自然愿意多生娃。
日韩早就这样干了,然而呢?
日、韩、新加坡等国家的补贴力度是我们数倍,生育环境也更加优越,但生育率依然走低。
由此可见,发钱根本解决不了生娃的问题。
当然了,我们现在的生育环境,也确实.......不仅生育福利没有上面几个国家多。买房压力、房贷利率还比上面几个国家高。
要想维持人口红利,确实得创造条件,给年轻人一个适宜繁衍的环境。
都说房价是最好的避孕药,任专家之前一直在恒大,对房价问题避而不谈,光谈发钱。
怎么,发出来的钱,最后都给房地产接盘么。
我们的专家,总想薅人民和国家的羊毛,就是不肯在自己的即得利益上大砍一刀。
忧心忡忡的样子,让人嗤笑。
02
在我看来,人口走低本身就是大势所趋。
只要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群众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就不会想着为子女牵绊。
比如德国、法国,经济比中国好吧,生育环境很优越吧?
然而呢,就是不生,逼得政府对外引进黑哥们来充当劳力。
反观非洲很多国家温饱都混不上,但生起娃娃来,那叫一个。
微博上还有一个投票,是问年轻人愿不愿意生孩子?
点赞最多的是:不考虑经济因素也不生。
对,就是不生,人家葱省20年前都精准预测了。
咱们得尊重规律,我们要把人口减少当成未来的新常态,今年85万,可能过个10年就是万。
所以专家们开的那些个药方,在我看来都是骗开处方的钱。
红利,红利,哪有永远能红下去的利?
当前紧要的焦点,根本不在于怎么鼓励生育,而是怎么样让人活的更有尊严。
比如——生能生的好,死能死的起。
03
前段时间,北京大学某个教授去世,火化在后,他的博士儿子挑选骨灰盒时,发现最便宜的一款也要元。
工作人员还很不耐烦地说:
“这已经是最便宜的了,都没跟你说几万块钱的,你不会连个好一点的骨灰盒都舍不得给父亲买吧?”。
这位工作人员把人的心理拿捏到位了。
教授的儿子差这块钱吗?
他只是觉得一个破木盒子,根本不值这个价,直接选择用塑料袋装走骨灰。
孝顺与否,不是看死后骨灰盒的价格,而是看老人生前是否被子女善待。
我觉得教授儿子的这波操作非常正能量。
块,回家自己买金丝楠木盒子供起来不行?
但是啊,我们的殡葬行业已经畸形了。
都知道在中国人死为大,老人走了,子女出于心理压迫,多多少少都无所谓金钱,只想善始善终。
于是乎,他们就猛赚死人的钱。
法事,棺木,火化费用,都是利润能高达%的东西。
对了,还有墓地,更为夸张。
我所了解到的一个情况是,南京有很多人都买不起好的墓地。
怎么办?他们干脆就在周边村镇买一套房子供奉。
墓地的价格比小地方的房子还贵,没了天理!
04
细细想来,一个普通人的一生何其辛苦。
从小我们就要经历世界上最残酷的应试教育淘汰机制。
20多岁毕业后为了房子,努力打工还贷30年,中间还要顶住经济压力,中年危机,照顾和培养小孩。
等到50多岁了,房贷还清了,自己也老了,孩子也长大了。
好了,照顾孙子的任务也压上了。
等到孙子照顾完了,60岁了,也退休了,准备享清福了,回头一看棺材本……
算了吧,再努力努力……
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人口红利已经逐渐消失,我们必须要看到未来的危机。
日本最牛的时候,人均GDP是超过美国的!
即便衰退了30年,社会面依然维持着较有尊严的状态。
这是人家有底子亏!
可我们在红利期的时候,人均GDP排名远没有日本那么高。
当红利渐渐消失的时候,又该如何避免陷入他们的困境呢?
希望我们的专家,多想办法啃啃硬骨头,不要总去捏软柿子,开安慰剂。
与其鼓励生育,不如想办法让活着的人,更有尊严活。
-完-
激情点赞、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