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意外。
中国去年新生人口数量,创66年新低。
万。
单说这个数字可能你没什么概念,来,看看16年和17年的。
万和万。
3年时间,少了多万。
随着数据的曝光,有媒体开始渲染人口负增长的危机。
专家出来辟谣,称去年的新增人口数量仍旧可观,国家人口红利尚在。
的确,虽然总数上看还是很多,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
中国的人口增速,在逐年放缓。
放缓的后果,是年轻人越来越少,老年人越来越多。
此前,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做过推算,到年,全国老龄人口将占总比的1/3乃至更多。
联合国人口署于17年发布的《世界人口展望》更是语出惊人,表示到年,中国总人口将从目前的14亿跌至6.13亿。
如此“严峻”的形势面前,大部分90、00后还需要面对一个艰巨事实:
国家步入老龄化社会后,谁来给他们养老?
近期日本推出的一部良心纪录片,也许就是我们未来的写照。
《NHK人生百年时代系列》
俗话说,NHK出品,必属精品。
此前给大家推荐过多部反映日本老龄社会的纪录片,它总是能用犀利的角度,为观众展现一个被人忽视的真实日本。
在它推出的诸多反映老年人题材的作品中,“老”这件事与“幸福”无关。
更多,是与不幸关联在一起。
《无缘社会》中,因为失去关照,长期脱离社交,导致自己老死家中数日无人问津的例子不在少数。
《老后破产》中,因为年老多病带来的诸多开销,活活榨干上有老下有小的团地一辈,更是看得人触目惊心。
而到了《人生百年》(以下简称百年)中,节目组则把目光对准了日本的养老产业。
和国内提倡“居家养老”,实则让亲属承担养老责任的模式不太一样的是,在福利制度相对完善的日本,赡养老人的事务被更多投入到公共资源中。
为此,节目特地请来嘉宾和专家,共同讨论这个在日本已经成为常态的社会现象。
从聊天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到,为了应对当下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本政府和民间组织都在致力于为老年人打造一个老有所养的居住环境。
福利好,不等于免费。
官方推出的养老房,月租13万円(RMB)。
因为相对便宜的价格,大家都拼命申请,目前有36万人排队。
另一边,民间推出的养老房,尽管在价格上比政府贵(1.5万RMB/月),但它的好处是自带上门看护服务。
然而对大部分依靠退休金生活的日本老人而言,这样的价格超出了自己的消费水平。
怎么办呢?
政府又想出一个办法,建造推广服务型高龄住宅,简称服高住。
无门槛的租赁资质,定期的上门护理,加上亲民的价格(14万円,合约8.6K人民币),让服高住成为日本最受欢迎的养老房。
但想要获得服高住的入住资格,还需要满足一个条件。
身体不能太脆。
按照日本的护理条例,老人的介护程度按5个等级划分。
自理能力越低,介护费用越高。
服高住选择让身板相对硬朗的老人入住,原本是为了缓解子女的赡养压力,不曾想,却给自己摊上一堆事儿。
为了进一步了解这类住房面临的问题,记者来到了福冈市的一处服高住。
在这里,因为站长好心收留大量患有痴呆症的老人,而给自己的住所运营带来麻烦。
具体体现为,人手本就吃紧的情况下,一些老人会时不时跑到户外。
如果不能及时找到这些丧失记忆的老人,他们将很可能发生意外。
根据官方统计的数据,因服高住“疏于管理”发生的死伤案例并不少。
事实上,发生在福冈的情况并非特例。
NHK通过走访全国进行调查时发现,日本的服高住,有超过一半的租客都是阿兹海默患者。
这意味着,在服高住本就人手稀缺的情况下,工作人员不得不24小时,不分昼夜守护在这些痴呆老人身边。
久而久之,他们甚至干脆和老人一道,以服高住为家。
即便这样,站长仍招架不住老人因病症产生的幻觉,带来不必要的频繁呼救。
当有限的人力大量投入到无谓的护理中,成本入不敷出。
赤字,随之而来。
赤字一旦产生,别说增加人手了,为了保证服高住能顺利运营,必要时甚至需要裁员。
如此一来,本来有心服务社会的人,因为残酷的现实,被折磨到受访期间当场崩溃。
而那些被服务的对象,在日本“不给人添麻烦”的文化背景下,也难逃良心债。
已经岁的山本大爷,儿女都已经70多岁,让他们赡养显然不切实际。
到了服高住,自己的病症一直在频频惹麻烦。
意识到这一点的他,只能以一句“对不起,我活得太久了”作为道歉。
在有长寿传统的日本,结合其遭遇,话语背后的辛酸和悲凉,发人深省。
即便如此,生活仍是具体而实际的。
为了避免服高住长期陷入赤字困境,管理员除了控制人力结构,还有一个更简单粗暴的做法——
清退神志不清的租客。
此外,为了从源头杜绝潜在的运营压力,一些服高住管理员,会在入住者一开始申请的时候,就对其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甄选。
一旦发现介护成本大于租金,即便在住所有空房的情况下,也会对外谎称“此房已满”。
为了让机构增加收入,他们非常欢迎高介护等级的客户入住。
只因为他们好打理。
偶尔,一些身体欠佳,但神志尚在的老人会重新被服高住接受。
但条件极其严苛。
最终,这些居无定所的老人,只能每隔一段时间换一个住所。
而那些通过空房效应拒绝了绝大部分老人的住所,也可以趁此捞上一笔。
乍一听,似乎很不道德。
但,正如其中的一位管理者所言:
“我们不是志愿者,服高住也需要营利”。
有人可能会忍不住呛声道:赚老人的钱,良心不会不安吗?
但请问,员工的工资要不要发?他们要不要吃饭?老人需要照顾,员工的家庭就不需要吗?
归根结底,造成日本当下老无所依的局面,除了其特殊的文化背景,市场的供不应求和政府缺乏有力支持仍是主因。
针对目前的老龄化问题和服高住的具体情况,一些机构灵活调整机制,让之前的严峻事态得到缓解。
不过对有更大需求的底层百姓而言,这类服高住,仍旧是可望不可及的“富人天堂”。
毕竟,成本就摆在那里。
对老龄社会采取积极措施的日本尚且如此,我们呢?
根据清华大学和智库公司针对国人养老准备的调查报告来看,无论退休还是在职,人们对自己的养老状况普遍持乐观态度。
在收集到的关键词中,“悠闲”、“自由”、“享乐”几乎是大家对老年生活的共同愿景。
可现实真的如此乐观吗?
从另一份报告来看,事实并非如此。
真实的情况是:大部分人并未对自己的老年规划做足充分准备。
理由绕不开一个字,钱。
▲数据来源:富达国际蚂蚁财富
有文章指出,当下国内的90后,人均负债12万。
为什么这届年轻人会这么穷?
那得问问你为什么老用超前消费透支自己的钱袋:
“年全国信用卡半年未偿信贷总额仅为76.86亿元,年为.92亿元,年为.27亿元,到年增长到了.11亿元,年1季度为.48亿元。”
截止到年,平均3.6个90后之中,就有1个人在用花呗。
在繁华的一线城市,收入增加的同时,消费自然也水涨船高,这本身并不值得大惊小怪。
然而奇怪的是,借钱度日,似乎成了很多人的生活准则。
在“聪明的女人,舍得为自己花钱”、“越爱花钱的人越有钱,越节省的人越没钱”等营销思维的推波助澜下,不计后果的买买买,替代了传统的量入为出。
债都还不完,养老投资更是无从谈起了。
当然,和超额消费相比,真正杀死年轻人投资未来的另一个罪魁祸首,是目前的房价。
房价不但是人口减少的避孕药,也活生生阉割了年轻人的梦想。
在“有房就有一切”的思维模式主导下,中国00后的持房率位居世界前列,早已不是新鲜事儿。
问题在于,高额的房价,让这批有房一族看似身家百万,然而真正能拿出真金白银的,却寥寥无几。
别忘了,很多人的房,是通过房贷换来的。
有人曾悲哀地表示,当今的年轻人,正陷入“越努力越贫穷”的穷忙状态。
比起不确定的未来和“刘易斯拐点”(经济学术语,指劳动力减少导致经济进入瓶颈状态)带来的下行经济环境,调整思维,试着改变,也许是唯一的自救措施。
怕就怕你意识到了,却还以“活成我想要的样子”麻痹自己。
商家因为你的活法赚得盆满钵满,可谁来为你的老年生活负责呢?
看看隔壁邻居,你真觉得自己能硬一辈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