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一看标题,许多人都以为这又是一篇关于疫情的舆论监督报道,忍不住先睹为快。然而,文章内容不仅与疫情毫无关联,更是一篇彻头彻尾的虚假报道。此类文章如何炮制?为何炮制?又怎样获取超高点击量?记者对此灰色产业展开深度调查。
1
虚假忏悔书获千万点击量
“华南海鲜市场”“忏悔书”“巨大黑幕”,再加上双感叹号——在疫情形势严峻之时,这些表达足以刺激每一个人的神经,让读者忍不住点击查看。然而,公众读完就会发现,文章纯属于标题党,内文与疫情完全没关系,只不过借着“华南海鲜市场”这个热点吸引眼球。
文章写的是一个名叫“徐翠芹”的水产经营商户向公众忏悔,说做了18年的水产生意,干了许多危害食品安全的坏事,比如给甲鱼注射黄色素、兴奋剂,给鱼、螺蛳、河蚌、黄鳝喂避孕药,在龙虾中添加色素、香肉精等有毒有害物质等。
“这是一篇早就被证实的谣言。”无锡市公安局网安支队参与办案的民警介绍,这篇文章最早出现在年,当时“徐翠芹”被认为是宁波余姚的。宁波媒体曾调查辟谣,称该地海鲜市场查无此人。这一次,“徐翠芹”摇身一变,成了“华南海鲜市场的供货商”。
是谁将“徐翠芹”变成“华南海鲜市场的供货商”?无锡警方向记者出示了一份网络水军团伙内部的聊天记录。记录显示,疫情防控期间,该团伙成员、涉案嫌疑人吴某在家中办公时,在网上搜索到这篇忏悔文。他改了一下结尾,又套上“华南海鲜市场”的“招牌”,即将忏悔文嫁接到“华南海鲜市场”上,并于2月15日15时59分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