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孕药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人活着的七大需要好文共习
TUhjnbcbe - 2024/8/31 16:41:00

有人说,人间就是一个剧场,我们都是剧场里形形色色的演员,自己的人生总是充满着多种角色,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角色就是:自己。

在滚滚社会洪流中,或许我们早已把自己的内心扔到一边,根本听不到他的声音。我想这本《次第花开》正是打开我们心灵的一本疗伤之书,让我们变得随喜,通透,不再执念,洒脱地看待自己的人生。

其实早晚有一天,你会明白:其实人生,除了生死,其余的都只是擦伤而已!——次第花开,希阿荣博堪布。

正如《次第花开》次第花开所说,大道至简,次第花开,花开见佛!

《次第花开》人活着的七大需要(好文共习)

1、物质/自然的需要。

人人皆知,物质是我们生存中不可或缺的条件。但它不是我们生存的目的。就如吃饭是为活着,但活着不是为了吃饭。

所谓“民以食为天”,我们在很大程度上曲解了荀子的意思。他说:“君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知天之天者,可矣!”此言乃他对庸俗世道猖獗而天道衰微之忧叹!我们理当与先贤一道以庸俗的观念为耻。设想若人活着仅是为了吃饭,那饭也就不叫饭,而叫饲料。会思想存在的意义是人的基本特征,也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所以,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因为物质无法满足你全人的需要。

2、知识/文化的需要。

人对知识的需要,物质发达的现代人可谓感受良深。其实,知识的作用不仅只是升华生存,更是生存之本。因为人若缺乏食物、药物、交通、自然等生活常识,便无法存活。就如婴儿的存活有赖父母的知识。

但人有更深的知识饥渴,要脱离感官、现象去寻索抽象、本质的智慧,期翼可以理解世界、人生。因而,哲学便应运而生,艺术便是它的感性体现。一幅画、一首乐曲、一本书等,它不能当饭吃,却价值连城。甚至许多艺术家宁受极度贫寒而乐此不疲,令常人所无法理喻。富有者与博学者是忧郁症的常客,哲学家与艺术家们更将这种忧郁深深地烙在了眉宇之间。

因为知识也不是生存的目的,像物质一样都是工具。苏格拉底说:“知识的目的是至善,”即为了解至高完美的他者,透过与他的联合获得善。人所需要的不是一组抽象的概念或艺术符号,而是实体——就是知识的对象,一个有别于物质的精神实体。

3、家庭/朋友的需要。

人有知性的需要,也有感性的需要。家庭、朋友即是我们不可或缺的亲情、友情。没有被温情所滋润的人,会变得孤僻、怪异。所以上帝造男又造女,吩咐他(她)们要生养众多(并且透过上帝的大能护理,几千年来男女比例基本平衡)。

但一个温暖的真情环境,并不就能使人心满意足。现实的世界与我们内心的理想,总是不协调。君不见,许多人离开家不久就想家,可一回家不久便想离开。如果这尘世任何事物都不能叫你满足,那么,很明显,你的心是为另一个世界而造的。祁克果则解释道:对更高尚事物的憧憬,是人类对过去乐园生活的怀念。

4、工作/被肯定的需要。

工作的需要并不单因生计,劳动的本身也是快乐的事。许多人并不缺乏财富,但还是殷勤工作。没有工作,人便会颓废,甚至沦落。因为人会自我暗示为废物或怪物。工作则使人自信,因为感到自己于事于人于国有用。工作为我们带来喜悦,但它并没有使我们得着长久的喜乐。因它也不是终极的。人类内心的许多困扰既不是缺乏物质,也不是缺乏知识;甚至家庭温暖、工作如意,但还是有很深的不满足感。有些人虽然这些方面非常成功,却十分忧郁,更由于无法抗拒内心更为深切的召唤,竟毅然抛弃所有,或远游、或修行、或隐居,甚或自杀,使得常人诧异不已。

5、伦理/秩序的需要。

安全是人人所渴望的,因此,我们对善都充满期待。虽然自己所行未必尽善,但对别人仍然要求有加。因为秩序是人类正常生活的基本保障,如若人丧失善的底线便无安宁的社会可言。

伦理虽然被现代人所轻看,但它仍是崇高的,也是深具现实意义的,是我们应当看重与持守的。有人为此付出一生,应该赢得荣誉。但很明显,一般的善行或一个理想的社会亦非我们的至深满足。我们需要更美的性格、更坚固的保障,方能使生命既充满良善又充满自由。

6、荣誉/被了解的需要。

对荣誉的追求,显明了我们有永恒的需要。希望名留青史,所谓“流芳百世”。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心灵的孤独有所消减。相对其他而论,荣誉可以在较多、较深的层面上满足人,可还是无法使人无欲无求,快乐满足,而需要更深的安慰。

历史上并不乏才德兼备之士,他们虽也自知不会被人轻易遗忘,但依旧无法规避灵魂的失落感。就如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伊莱姆的独白:为何我倍感失落(虽然获得极多荣誉),无疑的,我是一个失落的人。

7、终极/潜在的需要。

这一层是人类至深至善的需要。是人生命的根,是幸福的源泉。人若在这方面得不到满足,那他/她的心便会永不安宁。

但人的处境是十分尴尬的:虽然深切地感知生命的终极渴望,却又不知那个满足生命潜在需要的他者。这就是柏拉图所说的“理念实体”,老子所云的“天道”,孔子所谓早上听见下午死亦无憾之“道”(朝闻道夕死可矣)。他是万物的创造者,生命的赐予者,秩序的维持者,是知识的源头和道德的基础。

如今是一个一切事物都系统化、多元化的时代,在我们平淡的生活中已经没有了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好与坏,可爱的我们都是自恋狂和自大狂,天真的我们更认为世界的一切都是围着自己转。我们的内心充满了矛盾,青春笑影中携带着狂傲,活力四射的脸上表露出软弱和冷漠,我们更像一只浑身长满了刺的刺猬----不让别人接近自己的同时也不去靠拢别人。在物欲中我们更追求极端、甚至希望自己是世界上最恐怖、最孤独的人。我们用冷漠和狂傲锁住自己的心扉,尘世中的虚伪让我们不再虚诚地相信什么所谓的真情。

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了诗人和英雄,也没有了神话和梦想;各种厚黑的手段和所谓的处事经纶成了我们追求幸福和人生真谛的依托,同时这也许恰恰又是我们精神、心灵迷茫乃至于痛苦的根源。其实,在我们的内心深处需要爱、欢乐、激情、成功。每天清晨,当你睁开双眼,看见身旁健康的亲人;推开窗户又能拥抱第一缕阳光,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这该是多么的开心。当你走出家门,高高兴兴地来到工作岗位,踏踏实实地完成一天的任务,这又该是一份充实的有收获。然后当你带着一天劳作的喜悦兴冲冲地回家,与心爱的人在一起,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快乐?

所以,人活着,需要的是快乐的过程,需要的是你发现美的眼睛和感受快乐的心境。尽管你没有很多的时间和金钱,只要有了这个,不去计较个人得失和种种不如意,你活着就能轻松和快乐。

对于人生的无常、生命的意义以及修行的必要性,希阿荣博堪布有一句经典的名言和观点。

他在心灵随笔《次第花开》说:“人生是一场非常不容易的修行,我们总是将自己困在执念和过去的伤害中。其实人生,除了生死,其余的都只是擦伤罢了。”

那一刻我备受震撼与感悟,放下我执,接受无常,不要为过去的执念以及他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这样我们才能过好自己的人生。

尽管《次第花开》是一本讲述佛法的书籍,但非常贴近我们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对我们正面临的喜乐、苦难、烦恼、煎熬等深入洞察,直中要害,让人看完后醍醐灌顶。

有时候,我们兜兜转转、寻寻觅觅,想要找一个依靠、一个答案、一个意义,但却发现最美的风景就在身边,那些悲苦都在消散,活在此时此刻,随缘随心,精进自己的修行。

记得,曾有一个著名的古稀老人学者,他吃惊地发现:自己穷尽一生研究的问题,释迦牟尼早在多年前就已经给出了答案。

也许,你苦苦寻觅的那个答案,也会在《次第花开》中找到。因为这本书一经问世就备受追棒,多次重印,已经帮助数以万计的人走出困境与迷茫,相信你也可以。

对此,樊登这样评论道:“这本书的阅读方法是随便翻开一页,读下去就好,都有心灵的收获。”

作为普通人的我们,一生都在为生活奔忙,是时候停下脚步来,让身心在一本书、一段静坐,一次对话中逗留,释放压力、情绪与心结,而《次第花开》就是这样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经典好书。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活着的七大需要好文共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