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3岁的小男孩童童(化名)被妈妈吴女士(化名)医院儿科诊治。童童看上去一切正常,不哭不闹,精神状态也不错,但吴女士却显得非常不安,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整整6颗避孕药一下子不见了!
童童家住海宁市某小区,跟着爸爸妈妈和奶奶一起住,爸妈工作日时都由奶奶带着。前几天的一个上午,奶奶在厨房收拾碗碟,童童一个人在客厅玩儿。当奶奶从厨房出来时,看见童童手里拿着一个“悦可婷”(长效避孕药)的空药盒,奶奶便预感不妙。她拿过药盒,客厅找了一圈,一颗药也没见着,童童手里嘴巴里也都没有药的踪迹。奶奶询问童童药在哪里,童童又说不清。于是,她马上联系了吴女士......
吴女士记得很清楚,那盒“悦可婷”是她前几天刚买的,并没有用过,现在“悦可婷”不翼而飞,肯定是被童童误吞了下去!整整六颗避孕药啊!吴女士急了,马上带着童医院就诊。
蛋蛋开始疼了起来......
刚开始童童并没有任何不适症状,很难判断是否真的服药,为防万一,医生先进行了催吐。之后他出现了一侧睾丸疼痛,且经过进一步检查,发现雌二醇及谷丙转氨酶均明显增高。病症确诊后,医生为童童进行护肝补液增加肾脏排泄等一系列治疗。5天后,童童的复查指标有明显下降,逐渐接近正常。
6个月—3岁的孩子无论什么东西都想放进嘴里放
类似的儿童误食案例其实并不少见,童童算是幸运的,家人发现及时,第一时间得到了恰当的处理及治疗,并未造成严重后果。医生介绍说,6个月——3周岁的孩子习惯通过嘴巴的触感、味觉等认识这个世界,所以无论拿到什么他们都想尝试放进嘴里。所以各位家长在此期间尤为要注意,将易被孩子误食的物品尽可能放置于孩子触碰不到的地方,同时对于不能随意触碰的东西多跟孩子强调其危险性。
孩子误食东西该怎么办?
医院儿科病区主任周晓琪提醒各位家长,当孩子真的发生误食时,要保持冷静,安抚好孩子的情绪,并尽可能向孩子询问情况:误食了什么,误食了多少,误食时间等。如孩子无法表达,则仔细检查周边物品,是否有数量明显减少或被动过的情况。
医院就诊时,带上误食的物品及包装,让医生确认,以便第一时间对症处理。当确实无法得知误食物品时,如在家中有呕吐或催吐的,医院。
针对不同种类误食状况,家长们应该这么处理↓
1、酒精、咖啡、香水、沐浴露等。误食量少,则先观察;量较大,给予牛奶(豆浆、蛋清)或水,尝试催吐,催吐后紧急就医。
2、误食常见药品。少量误食如维生素之类的常规药物,让孩子多饮水,促进药物稀释排出;大量误食*副作用较大的药物,给予牛奶(豆浆、蛋清)或水,尝试催吐,紧急就医。
3、误食纸张、蜡笔、水画笔等。误食量少,先观察,如有不适,不必催吐,医院。若不断咳嗽,表情痛苦,考虑有误吸可能,需紧急就医。
4、误食外形较为光整的固体物品,如,纽扣、串珠、果核、小硬币等。若是哽在喉部,可尝试催吐,若已吞入腹中,可等待其自行排出,若是大量吞入腹中引起消化道不适,紧急就医。
5、误食挥发性的液体,如汽油、煤油、香蕉水、指甲油等。不可给予任何液体及催吐,因为挥发性的液体呕吐时容易吸入肺部,导致吸入性肺炎或化学性肺炎,需紧急就医。
6、误食杀虫剂、防虫剂,如,农药、樟脑丸等。不可给予任何液体及催吐,紧急就医。因为*性强,很快会让孩子发生昏迷或抽搐,此时催吐极易发生窒息。
7、误食强酸、强碱物质,如漂白剂、清洁剂、普通干燥剂等。不可催吐,因为催吐强酸、强碱溶液,会造成食道反复灼伤。
8、误食尖锐物品,如首饰、回形针、钉子、碎玻璃等。不可给予任何液体及催吐,紧急就医。因为尖锐的物品可能会划伤食道和气管。
医生特别提醒
对于可以催吐的误食,必须及早进行,如超过3~4小时,大部分*物已经进入肠道,催吐也就失去了意义。出现昏迷或者抽搐时不能进行催吐,以免在催吐的过程中发生窒息。
来源:海宁日报/大潮网/百度等网络
本文由“连杭网”整理发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